核心提示
2011年,一個戰略,讓鄭州都市區建設乘勢駛入快車道,令人期待的鄭州都市區“1000平方公里、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的都市夢想將逐漸變成現實。而與此同時,作為鄭州都市區的破題之作,高新新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的規劃、建設,讓鄭州的西部地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時間,“西部新城”這一新提法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目光。在鄭州都市區建設加速的前提下,西部新城有望成為率先“火”起來的區域。
“西部新城”功能補位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谷建全認為,“西部新城”是鄭州都市區規劃中重要的一極,有足以比肩鄭東新區的戰略要義。“西部新城”的提出與鄭州市新一屆市委在發展河南省會城市上的鴻篇布局有著密切關系,更是鄭州在助力中原經濟區建設上的精彩之筆。
谷建全表示,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在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之中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鄭州市在謀劃建設大鄭州都市區之時,創新引入了“組團發展,產城融合”的政經劃分新格局,打破了傳統的政經分割的發展框架。這一新理念的落腳點就是“要以交通為紐帶,以產業為橋梁,按照組團發展、產城融合、復合型和生態型的發展路徑,大力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
在鄭州市的新格局之中,西部新城可謂是鄭州的“西花園”。谷建全認為,這一定位充分挖掘了鄭州西區以及滎陽、上街等市區內的資源價值,可為鄭州這個千萬級人口規模的都市進行功能補位。
“西部新城”水到渠成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建設“中原經濟區”獲得國家戰略的支持,使得鄭州城市化進入快速化發展軌道,鄭州西區獲得大發展契機也已來臨。“西部新城”的提出與規劃,理應是水到渠成之事。
馮德顯表示,在鄭州都市區的規劃中,鄭州創新了發展新思維,提出了“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外圍組團為重點,中等城市為支撐,重點鎮為節點,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在這一體系中,除了中心城區之外,高新新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等幾大組團發展,讓人印象深刻。從區域平衡發展的角度看,鄭州東區的近十年發展,擠壓了鄭州西區的資源配置,現在到了再平衡的時間。
西部新城 優勢突出
鄭州資深地產分析人士、同致行地產鄭州分公司總經理吳黎明先生認為:建設中原經濟區獲得國家戰略支持,使鄭州市都市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鄭州市政府運籌帷幄宏觀布局,試圖打破鄭州市東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府提出的“西部新城”,以及“高新新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符合市場規律,是對鄭州西部經濟發展內生力量的一種挖掘,王東認為。
“與其他地區相比,鄭州西部地區的經濟基礎雄厚,自然資源豐厚,人文底蘊醇厚,產業群集聚效應明顯,產業鏈條完善。”吳黎明先生告訴記者,“在未來鄭州都市區的建設之中,西部新城優勢突出。”
資源西流 填補洼地
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告訴記者,10年以來,鄭州西區的GDP一直都在增長。現在的社會發展模式,是一個追求平衡的模式。在這樣一個模式中,東區日益增加的商務成本、居住成本等,會倒逼資源向西流動。
張進才認為,相比于其他區域,西區的發展條件非常好。“未來十年,注定是西部大發展的時期,高新新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會讓沉寂已久的廣大西部地區率先發展起來。”
鄭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建國表示:按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中部地區高端產業新城”的定位,高新區將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培育科教科研、創新創業,著力扶持總部、金融、商務高端服務業。加快把高新區打造成新興產業之城、科技創新之城、現代商務之城、生態人文之城。
高新區通過西部“高新新城”板塊、東部西流湖區域的改造開發、中部建成區的改造升級以及城郊城中村并城、北部連霍以北的拓展開發,打造成為鄭州都市區的科技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