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版的話
明天,鄭州住哪里?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話題。隨著鄭州城市版圖的不斷擴大,對于購房者而言,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一個人對居住環境的選擇,對其生活、成長等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或多或少的將反映出他的社會地位、身份特征以及生活素養等等。
可以說,有怎樣的居住,就有怎樣的世界。著名作家王小波在《居住環境與尊嚴》一書中,就闡述相同的觀點。不管什么時代,人們在選擇其棲居之地的時候,不僅向往便利與繁華,而且把地理位置、交通、山水等人居環境作為考慮的重要因素。
曾經,鄭州人把宜居的希望,寄托在了日新月異的鄭東新區,然而,隨著鄭東新區的崛起和區域的日漸完善,大量的商務樓宇涌現出來,讓人們的憂慮油然而生。于是,不得已的鄭州人,又開始了新的“尋城”之旅。
日前,一則微博的出現,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鄭西新城。并引發了關系東西區居住的大PK。明天,我們住在哪里?這個問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從今天起,我們將持續關注這一事件。
偶然事件:一條微博引發的“戰爭”
“據說鄭州這樣更美好:1、在東區上班,在西區買房,在北區蟻居,在南區購物。2、在市中心打工,在東區見老板,在西區陪情人,在北區看風景,在南區吃櫻桃。3、觀望東區的房價,下手西區的標的,觀望現任女朋友,目標盯置業顧問。”
日前,新浪微博博友的這則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而關注的焦點就在于未來鄭州人的居住是應該往東還是往西?
有網友說:“鄭東新區——水域靚城。倍受世人矚目,河南一顆明珠,清新靈秀、風情獨特、充滿著現代氣息。這里積極創造最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的條件,一步一步邁向美好的明天!”
也有網友對此表示不贊同。他說,總體感覺還是西區好點,一直在發展,人少,物價相對而言也比較低點!交通也很方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無論是快速崛起的東區,還是曾經輝煌的西區,在新時代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白天,向著太陽出發,為生計奔波,晚上,迎著夕陽回家,等著孩子的笑臉相迎,這就是生活,走到東西南北,不忘黃河水的味道。”一網友的描述更加詩意。
持續爭論:“東”與“西”的交鋒
其實,這樣的爭論絕非源于今日。近年來,鄭州應該向東還是向西發展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早在2007年,在鄭州舉辦的一個經濟論壇上,年輕的學者孔喜梅向年長的學者耿明齋請教了關于鄭州應當往哪邊發展的問題。
孔喜梅說,鄭州向東發展缺乏產業配套能力和技術產業工人基礎,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引導誕生。雖然鄭東新區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但缺乏服務對象。與其將很多資金投到鄭東新區用于招商引資,新建一些東西,不如強化現有的企業,支持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為產業未來的發展積聚實力。而這些現有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鄭州西部幾個縣市。
耿明齋則表示,鄭州西部工業雖然形成一定基礎。但如鞏義的耐火材料等產業較為傳統,升級成本較高,加上西部地理條件受限,發展成本遠較東部要高。
溫和的交鋒呈現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孔喜梅是鄭州大學副教授,曾對鄭州各個市區縣的工業分布情況進行過系統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鄭州強勁的工業基礎主要集中在西部,相較“一窮二白”的鄭州東部具有很好的基礎,更適宜于發展工業和服務業。
耿明齋是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汴一體化”倡導者,也是鄭州東進戰略的堅定擁護者。
孔喜梅重視本地產業和本地企業的發展,她說,遇到困難就拐彎的做法是不對的。西部產業升級是必然的過程,如果今天鄭州東部的項目在若干年后也遇到產業升級之痛怎么辦?也要放棄么?
2003年,河南省提出構造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其中一項規劃內容是建設鄭洛工業走廊。看似鄭州西部城市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然而歷史充滿詭異。2004年,河南省決定在“十一五”時期優先推動鄭汴一體化發展。
鄭州向東還是向西發展的路徑在這時變得清晰可見。
機遇再現: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2010年11月26日,原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首次提出“建設鄭州都市區”。規劃顯示:“到2020年,鄭州市總人口將達到1500萬,占全省的10%;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面積為600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化率達到80%。”
開封新區將最后一塊地拍給外來投資者,鄭東新區已初具規模,鄭州西部再次回歸到決策者視線里,成為拉大城市框架的必然選擇。
過去十年中,鄭州西邊的滎陽、上街、新密、鞏義、登封,乃至洛陽偃師這些傳統工業和文化重鎮,不得不依靠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驅動發展。
鄭州的經濟支撐主要在縣域經濟,而鄭州的縣域經濟力量主要在鄭州西部,在西部四城中,鞏義、滎陽和新密一直位居河南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前三名,另外一個登封市也是緊追其后,旅游經濟做得風生水起。
以擁有一萬多家工業企業的滎陽為例,短短15分鐘車程,就將滎陽和鄭州聯系在了一起。滎陽一直將距離鄭州的“近”當成最大的發展優勢。滎陽實施“東引東進”主戰略,五條道路與鄭州市區實現路網全面對接,接受“鄭州的輻射和帶動”。
滎陽境內有四座中型水庫和多條河流,這在水資源匱乏的鄭州是一大優勢。滎陽因地制宜打起了“生態”和“休閑度假”牌,推出“宜居健康城”的整體概念,甘當鄭州“西花園”。
鄭州向東發展的十年,留給滎陽一片“陰影”。“陰影”中的滎陽有著強烈的發展愿望,在招商引資活動中,滎陽將自己比喻為一片淌金流銀的沃土,承諾將對投資商“提供最優惠的政策”。
市民聲音:只要合適 不介意在郊區買房
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也許已開始習慣于鋼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也許也沒有人去問:昨天的城市與今天的城市有什么兩樣,昨天的家與今天的家有什么不同,昔日的小橋流水、翠柳碧岸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
鄭州正處于一個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在城市新格局發展及城市中心區域的不斷擴張趨勢的大背景下,鄭州人需要的是現代生活新城,應依附天然環境建造著各種功能性實用場所,滿足人們享受生活的需要!同時在建筑最新居住標準的產品時,亦積極尋找中國人的居住文化精神與世界居住潮流的有效融合,即離城市不遠,離自然很近……
那么,今天鄭州人究竟要住哪里?讓我們傾聽幾位市民的心聲:
在金水區工作的任先生正在西區一個樓盤銷售現場看房:“現在鄭州發展這么快,交通系統日趨發達,工作與生活的距離不再重要,我希望自己的住房品質要好,建筑要新潮、時尚,社區內要有相對完善的購物、休閑設施,只要價格合適,我不介意在西區買房。”
在東區工作的張先生:“工作幾年來,一直在買房子。房子有面積大的,也有面積小的。這幾年一路買下來,總找不到自己理想的房子,越來越迷惑,我到底要住哪里?后來,我才明白,我要的是可生活的空間,自己的父母在社區內有一幫可以聊天、鍛煉的老人,小孩有和自己一起成長的伙伴,我自己可以在會所里和鄰里一起交心、娛樂。至于是東區還是西區沒有那么重要了。
網址鏈接:http://henan.sina.com.cn/news/m/2012-09-18/0717-23539.html